▼本文轉自「川觀新聞」,有部分刪改
11月18日,迅鰩科技創始人兼CTO陳瑞東博士在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咖啡廳接受了來自川觀新聞記者的專訪。在他的講述中,迅鰩科技的創業故事更加生動和立體;以迅鰩科技為代表的“金融創客”們,正在成都這片沃土上銳意發展,竿頭日上。
「川觀新聞」對此進行了報道。
11月18日,坐在交子金融科技中心的咖啡廳里,陳瑞東用手指在桌上畫了3個點,他說這3個點分別代表著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天府五街以及交子金融科技中心。這3個看上去毫無關聯的地方,卻在這位迅鰩科技首席技術官的講述中,變成了一個創業企業“孟母三遷”的故事。
故事的開頭,就發生在桌上的第一個點——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草案)》正式通過審議,這一文件觸動了不少創業者的心,當時還在電子科大清水河校區上課的陳瑞東備受鼓舞,他反復翻看《草案》中的細則,一個創業夢由此誕生。
“當時很振奮,我馬上給朋友們打了電話。”雖然陳瑞東已忘記具體的對話內容,但有兩個人的話讓他記憶深刻,這兩人就是他后來的合伙人——夏琦、張小松。
或許正是這一通電話,讓3個就職于電子科技大學的老師聯手創業,創業的方向十分明確——通過大數據提升網絡安全的治理能力,這和他們的專業背景有關。
有了基本的方向,接下來是選擇辦公的地點,經過一番商量,3人一致決定選擇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理由也很簡單,“首先是離要素資源近。”陳瑞東直言,創業初始階段,很多業務都是整合學校資源,其次,是離人力資源也近。“大多數項目的主力都是學校教師和學生。”
經過了1年的發展,迅鰩科技開始思考搬家的問題,“當時處在一個瓶頸期,如果要更進一步,必須離產業更近一些。”此時,已經進入金融科技領域的迅鰩科技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去類似于東大街這樣的傳統金融區,二是選擇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這樣的新興金融產業聚集區。
如何選擇?陳瑞東表示有兩大因素影響著他,發展潛力和運營成本。“高新區政策更為優厚,信息技術產業潛力強大,但成本也相對較高。”2016年7月,陳瑞東做出了一個決定,讓更受地域位置影響的市場團隊入駐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技術研發團隊則去了成本相對較低的天府五街。“除了成本,另一個考量是當時的金融科技正處于技術沉淀期,天府五街匯聚了大量的互聯網企業,有助于技術突破。”陳瑞東說。
市場團隊和技術團隊“兩地分居”的狀態并沒有持續太久,很快,迅鰩科技就做出第三次搬家決定,這一次與其說是搬家,不如說是久別重逢,技術團隊遷移到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和市場團隊并肩作戰。
談到這一選擇時,陳瑞東解釋,因為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融科技進入深水區,技術和市場深度融合,細分市場逐漸出現。”市場團隊和技術團隊的深入碰撞,也讓迅鰩科技的發展更上一層樓。2020年,公司聯合成都知易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打造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不僅成為成都市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還開創了全國區塊鏈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先河。
和陳瑞東交流的咖啡廳是一個眾創空間,陳瑞東表示經常會在這里坐一會,有時候來洽談合作,有時候行業間交流碰撞。“一口袋困難拋過去,一攬子辦法拿回來。”陳瑞東談到了交流帶來的意義。
川觀新聞記者 高杲 彭瑀珩